和往年相比,今年“618”更多了一層不尋常的意義。在疫情等因素對國內需求造成嚴重沖擊情況下,“618”不僅成為提振消費的重要抓手,更是對消費復蘇“成色”的一次檢驗。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個百分點。隨著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落地見效,國內市場需求正在逐步改善。今年“618”,線上線下消費表現如何?折射哪些消費新亮點?
線上消費持續活躍,線下“煙火氣”也在回歸。
“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明顯收窄,隨著生活秩序逐步恢復,消費回升的步伐也會加快。”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說。
今年“618”,品質成為消費者和商家的共同追求。
隨著人們對健康日益重視,健康消費逐漸成為“剛需”。在各電商平臺,營養保健與醫療器械等健康產品受到消費者青睞,銷售迎來較大幅度增長。
“從中長期看,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向品質型、多樣化升級趨勢不會改變,消費潛力足、韌性強的特點沒有改變,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蘊說。
王蘊表示,近年來我國服務消費等增長較快,政策要瞄準消費多元化和結構升級趨勢,進一步激發超大規模市場潛力。
以“大”帶“小”,數字化提升供應鏈韌性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表示,新型實體企業的數字能力將有效帶動供應鏈上下游實現數字化轉型和網絡化、智慧化發展,幫助中小微商家突破資金、技術、市場、人才等方面的制約,有助于提升供給質量,引領消費升級。
為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工信部明確,鼓勵大企業打造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數字化服務平臺,推動開發一批低成本產業鏈供應鏈協同解決方案和場景,帶動中小企業協同開展技術改造升級。
“通過‘以大帶小、以小托大’,推動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說。